【PVC】片材的基础介绍与生产过程分析

一、PVC片材的简单介绍
-
按颜色可分为本色片,略带蓝光片,各种有色片;
-
按透明度分为透明片,半透明片,不透明片;
-
按表面处理可分为光片,磨砂片(粗细),单、双贴膜,哑白(黑);
-
按等级可分为全新料和普通新料;
-
按功能可分为抗静电片和抗紫外线片;
产品规格:压延线厚度 0.15mm-0.55mm,宽度≤680mm
挤出线:厚度 0.18mm-3.0mm,宽度≤1300mm
产品特点:应用广泛,阻燃自熄,质优价廉。
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工具,渔具,玩具,电子,医药包装,服装等行业的吸塑、纸盒、包装、印刷、制卡等领域。(PVC材料具有加工性能良好,制造成本低,耐腐蚀,绝缘等良好特点。)
二、PVC片材的加工流程
-
物料混合:先将PVC树脂、稳定剂、内润滑剂加入高速搅拌机中,搅拌到80-90℃,加入加工助剂、冲击改性剂,继续升温到100-105℃时加入润滑剂、着色剂等。搅拌均匀后(120℃),完成混合排料到冷却混合机中。在冷却混合机中搅拌冷却到40℃一下时,排料到挤出机加料斗中。
-
挤出工序
机筒温度 110-140℃
螺杆温度 100-130℃
该工序为主要塑化工序,必须保证塑化良好。较理想状态是长条状,若为团状发粘物则不利于排气,制品容易产生气泡。若带有粉料则给工序塑化带来困难容易出现晶点。
-
二辊混炼
温度 170-190℃;辊隙 2-4mm
二辊到四辊机供料,料片应塑化良好,表面光亮不夹杂气泡。
-
四辊机温度和转速
辊筒1:185-200℃ 8m/min
辊筒2:190-205℃ 9.5m/min
辊筒3:195-210℃ 12m/min
辊筒4:183-195℃ 12m/min
混料时升温到100-105℃加入的润滑剂多为PE蜡,少数用石蜡和氧化蜡(OPE蜡)加入的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讲究。
加的多了制品可能会有析出,表面泛白霜,少了又不利于塑化,润滑效果不佳;加入的PE蜡熔点过低质量差的话,在加工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滑剂就会变得不稳定,会出现迁移析出的现象,甚至直接挥发掉起到的效果很小。

PVC压延透明片生产问题分析
PVC压延透明片是硬质PVC的主要品种之一,通常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生产,在生产过程常见遇见的问题是:气泡、晶点较多、片材颜色发黄等问题。
1颜色发黄问题
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有:
-
PVC本身稳定差。如果是新换的PVC树脂厂家,可能是PVC本身稳定差,可以更改换PVC试一下。不过,即使是使用的一直用的品牌PVC,也有可能是PVC树脂本身造成的,因为即使同一厂家生产的PVC,不同批次的,质量也有可能会有差异。
-
稳定剂不足
-
温控仪出问题,显示温度比实际低,温度过高会造成PVC分解,发黄。这时需要重新检查较准温控仪。方法很简单,用水银温度计进行较准。在实际生产中,由于热电偶松动、粘上物料等原因,都会造成温控仪显示温度和实际有差距。
2 片材有小气泡
产生的原因:
1. PVC原料中水分过多,如在夏季的阴雨天,原料受潮,即可能水份在机筒中不能充分排出,受热膨胀,然后在片材中形成气泡。
2. 另外助剂也有可能含水分过高。
综上,解决措施可以采用:适当延长热混机的混合时间,并使用冷却混合机。可以有效除去原料的水分。
3 片材中晶点数超标,也称之为鱼眼
晶点产生的常见原因为:一些PVC树脂颗粒不塑化,或者塑化不好。形成原因有:PVC树脂本身质量不好。
在不更换PVC树脂的条件下,解决措施为:
第一,适当延长混合时间和提高混料温度,促进助剂的吸收。并且采用高品质的混合机组,混合机组对物料的预塑化效果,是不可替代的。
第二,混合好的原料可以放置半天或者一天,让其熟化,再使用。
第三,可以适当提高机筒的设定温度,加大螺杆转速,增加机头压力等方面,进一步提高塑化性能。
第四,在配方方面,一定要慎重选择合适的助剂,及助剂用量,目前助剂市场较为混乱,产品质量差异很大,要认真选择,在价格和性能上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。
- 上一篇:【注塑】看看这,所有注塑问题都解决了 2022/6/28
- 下一篇:塑木复合材料的特性介绍 2022/6/28